• 案例库
    >
  • 知识产权管理
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战略框架及演进
【案例简介】

【作者简介】

郭小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法务官

 

【公司简介】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南路55号,成立于1985年。全球第四大手机生产制造商,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是中国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

中兴通讯为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通过全系列的无线、有线、业务、终端产品和专业通信服务,满足全球不同运营商的差异化需求。

中兴通讯为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级运营商(如中国移动ChinaMobile、美国沃达丰Vodafone、德国电信Telekom、西班牙电信Telefónica等)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通过全系列的无线、有线、业务、终端产品和专业通信服务,满足全球不同运营商的差异化需求。


【案例评析】

一、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战略框架及演进

1、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战略模式的选择和定位

知识产权战略是中兴通讯制定的重点战略之一,也是公司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方针。作为中国最早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代表,中兴通讯始终坚定地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该战略的核心定位在于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防御体系,支撑公司产品经营战略、提高公司国际化市场拓展自由度,并在局部领域逐步形成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和经营能力。

结合通信产业竞争态势以及自身实力,中兴通讯规划阶段制定了知识产权三步走的战略,即知识产权防御阶段、知识产权攻守兼备阶段、知识产权开放式竞争阶段,通过分步式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在公司的落实及优化,支撑公司“商务-技术-知识产权”三位一体竞争模式,助力公司国际化市场竞争。

2、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战略的演进

经过多年的探索,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从最初的防御战略阶段,逐步过渡到知识产权防御与局部竞争战略共存的阶段,之后发展到如今的开放式竞争战略阶段。各阶段的战略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是知识产权防御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兴通讯知识产权工作的早期探索阶段,特点在于,以增强中国专利实力为主,合理运用中国市场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平衡公司面临的全球知识产权风险。在此阶段工作主要侧重中国专利布局,实现了国内知识产权实力的原始积累。

第二阶段是知识产权攻守兼备阶段。特点在于为了应对海外市场高发的知识产权诉讼及谈判风险,避免对市场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冲击。在此阶段强化全球专利布局,及全球知识产权竞争和风控能力提升。2009至2013年,中兴通讯全球专利部署进入快车道,2013年公司成为首家进入欧洲专利申请前十的中国企业。

第三阶段是知识产权开放式竞争阶段。这个阶段代表着中兴通讯近年来的知识产权策略走向。其特点在于通过知识产权实现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合纵连横,求同存异开展合作及差异化竞争,以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及企业自身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及运营价值的提升。

 

二、中兴通讯知识产权组织管理机制

在建立公司之初,中兴通讯高层就充分意识到,知识产权的积累是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基础,尤其是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的门票。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由公司总裁牵头的知识产权战略层、法务中心为核心的管理层及嵌入各体系的业务层,实现公司全IP业务嵌入及风险管控。目前中兴通讯知识产权业务模块覆盖了知识产权储备、运营、风控、竞争等四大业务方向。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业务已经实现了向企业采购、物流、市场、研发、销售等主经营业务流程的全面嵌入,形成覆盖公司各个层级和部门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相应制定并有效执行完备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制度和相关考核奖励措施。

与此同时,中兴通讯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奖励办法》,成立规模上亿的内部创投基金,将十大国际“联合创新中心”作为员工更高层次的创新平台,在内部培养起创新的内生动力。根据《办法》,激励将全程覆盖专利价值周期,从专利申请到授权、成为标准专利,以至转让许可等各个环节,从而激发广大员工创新、知识产权的热情。


相关风险